平常到各个地方和小卖家们做分享、交流的时候,发现大多数刚入门的亚马逊卖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:都知道亚马逊平台选品为王,特别重视,但是选品难,不知道该如何做好这个步骤,特别迷茫。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入亚马逊多年的选品经验。
大家都想选一款别人没有卖、竞争比较小,又容易打造爆款的产品,但,这难度是非常高的。用这种标准去选择产品,不管什么产品拿到你面前,你都会觉得差一点。这是选品思维中的坑,大家要跳出这个坑来,不能继续在里面徘徊,别到最后浪费了时间,还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。我总结了亚马逊四大选品误区: 一、同质化,有利润空间,就做; 二、分析review时,只看差评不看好评; 三、很多竞争对手,竞争肯定很激烈,放弃; 四、别人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。
选品的时候要权衡利弊,避开一些误区,同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多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,但是不要盲目跟风。可以尝试小步快跑迅速试错,多反思、多总结,最终形成自己的选品标准。下面聊一聊我和我的团队做美国站的一些经验。 在产品选择上我会倾向于刚需品,原因如下: 一、对功能的需求要大于对美观的需求; 二、产品的功能不容易被取代; 三、还要注意产品会不会侵权的问题。 在运营路线上我走的是精品化路线 一、亚马逊的铺货时代已经过去了,现在铺货模式是走不通的; 二、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,是没办法同时运营好那么多产品的。 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资源优势,所以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小卖家,不会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,选择这个产品前期不亏本就行了。想知道自己亏不亏本,可以使用一些亚马逊财务分析工具比如AMZCaptain财务经营分析师,提供店铺和商品两个维度,细致入微深入促销、物流、广告、仓储和佣金等费用,告别低效人工支出,告别糊涂账。
下面挑几点选品参考维度给大家讲一下 一、核心关键词搜索量:关键词搜索量是最直观体现整个产品的市场容量,搜索度越高,市场需求越大,这里有个很好用的技巧,可以用亚马逊船长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来调研市场产品,预估商品和市场走势,帮助大家掌握全局。 二、首页listing的数据: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查看首页listing的销量,然后看前几名占整个品类百分比,是否存在垄断的情况。不存在垄断的时候,我们可以根据首页listing的销量去预估产品销售情况,然后制定销售价和进货数量。 三、竞争对手分析:对竞争对手进行多维度分析,作为制定价格和利润率的参考。 四、扬长避短,控制利润率:中小卖家一款产品毛利率控制在25%~35%左右,一般选产品都会选星级超过4.3以上的,同时要去仔细分析差评和好评,差评上的缺点我们能否优化避免,好评上的产品特性我们能否拥有,尽量做到扬长避短。
最后的最后,敲黑板画重点,一共有六大板块必须关注 一、产品外观独具特色、更美观就是优势; 二、产品能否实现预期功能; 三、有没有价格优势或者能形成壁垒,防止价格战; 四、选择4.3星级以上产品; 五、优化供应链,减少运转周期; 六、产品为王,用户体验第一。
|